日前,習近平主席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,中英金融合作也加快推進。比如央行在倫敦采用簿記建檔方式,成功發(fā)行了50億元人民幣央行票據。這是自倫敦2011年啟動建設離岸人民幣市場以來,在豐富其高信用等級人民幣資產方面的重要突破,也是首次在海外發(fā)行央票這一重要的短期債務工具。
  我們看到,人民幣國際化往往帶來其在貿易支付、價值儲備、金融投資方面的地位提升,后者是最重要,也是最難的突破點。倫敦是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,人民幣計價產品在倫敦的創(chuàng)新和積累,有助于推動人民幣在國際金融投資中的廣泛應用,為人民幣走向全球貨幣奠定基礎。
  當前,境外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的競爭變得日益激烈,除了倫敦之外,過去如我國臺灣、新加坡以及盧森堡等都試圖加入其中。其中,同樣作為人民幣離岸交易市場,倫敦的定位和中國香港的定位還是有所不同。倫敦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將更加體現出全球化特征,能夠對擴大人民幣國際影響有更大促進。當然與此同時,在金融市場和資本流動尚未完全放開時,也給國內貨幣金融政策和金融運行帶來新的挑戰(zhàn)。
  我們看到,貨幣當局主動發(fā)展境外離岸本幣市場的情況確實不多,我國出現這種主動推進,既因為人民幣國際化的迫切性突出,或許也是由于境內金融改革的復雜性更大,而境外離岸市場則成為倒逼改革的“試水池”。在一國貨幣的離岸市場發(fā)展初期,市場所在國與貨幣發(fā)行國通常難以實現共贏。到了中后期,才能逐漸形成在岸、離岸市場的機制、規(guī)模、價格趨于均衡水平,使雙方在做大的蛋糕中獲得共同利益。對我國來說,人民幣離岸市場發(fā)展已不可避免,長期看利益大于成本,但短期內仍有較多挑戰(zhàn)。因此,雖然我們認為這種倒逼式改革的風險可承受,但應該盡快縮短這一主動推動過程。
  長遠看,未來中英金融合作,尤其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的潛力和影響巨大。一是源于中英經濟金融發(fā)展的互補性前景本身,同時倫敦作為不斷遭受挑戰(zhàn)的傳統(tǒng)金融中心城市,也希望通過借助人民幣國際化及中國經濟活力,獲得新的發(fā)展契機。二是能夠對中美貨幣合作產生示范和倒逼壓力,因為人民幣離岸市場在美國發(fā)展還有所不足。當然最重要的,是在新的國際競爭合作關系下,促使在全球產生更多的雙邊與多邊合作動力,來探尋新的中國與他國的共贏渠道。
  此外,伴隨中英等對外金融合作的加快,還需要同步推動相關國際金融機制的完善。例如,繼續(xù)優(yōu)化外匯儲備管理,進一步推動外匯儲備投資資產的幣種多樣化、資產類型多元化、期限結構靈活化等。可以探索運用外匯儲備來支持“走出去”戰(zhàn)略下的企業(yè)國際化、基礎設施國際化和金融資本的國際化等。
  再如,在穩(wěn)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開放的同時,還需看到國內金融市場的經常性波動,表明風險控制能力和市場監(jiān)管水平還需大幅提高。這就意味著,為了迎接開放“窗口期”,避免開放條件下的風險沖擊,近期需下大力氣盡快“練好內功”、彌補體制機制短板。